項目名稱 |
陜西陜煤韓城礦業有限公司桑樹坪煤礦安全現狀評價報告 |
||
項目內容 |
陜西陜煤韓城礦業有限公司桑樹坪煤礦位于陜西省韓城市北東約35km處桑樹坪鎮,行政區劃隸屬韓城市桑樹坪鎮管轄。井田交通條件十分便利。 桑樹坪井田位于渭北煤田韓城礦區最北端,該井田范圍由56個坐標拐點的連線圈定,南北長約13km,東西寬約4km,面積49.1458km2,開采標高+480~+140m。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層為上石炭統太原組和下二疊統山西組,含煤13層,可采煤層僅有3層,即2、3號和11號煤層。2號煤層埋深120~872m,煤層厚度0.11~1.70m,平均0.69m,屬局部可采的不穩定煤層;3號煤層埋深145~890m,煤層厚度0.70~19.17m,平均6.33m,屬全區可采的較穩定煤層;11號煤層埋深190~940m,煤層厚度0.24~10.80m,平均3.56m,屬全區可采的較穩定煤層。礦井2號和11號煤層生產系統已封閉,目前開采3號煤層。截止2025年1月底,礦井剩余地質儲量475.7Mt,剩余可采儲量335.7Mt,其中3號煤剩余地質儲量242.55Mt,剩余可采儲量161.65Mt,核定生產能力1.50Mt/a,考慮1.25的儲量備用系數,服務年限86a。 該礦現為生產礦井。桑樹坪井田開采歷史悠久,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后,桑樹坪煤礦共經過三次設計,最終確定其包括平硐系統和斜井系統兩部分,其中平硐系統于1977年投產,設計生產能力0.90Mt/a;斜井系統于1979年投產,設計生產能力2.10Mt/a。2000年6月,經陜西省煤炭工業局批準,兩個生產系統通風聯網,合并為一個礦井,即現在的桑樹坪煤礦。2007年,礦井核定生產能力為1.65Mt/a。2020年9月21日,陜西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下發了《關于陜西省“兩類”煤礦重新核定生產能力結果的通知》(陜安委辦[2020]98號),該礦核定生產能力1.50Mt/a。2022年6月28日,陜西省應急管理廳為該礦換發了《安全生產許可證》(編號:(陜)MK安許證字[2022]0052號),有效期:2022年7月20日~2025年7月19日。 本井田采用斜井多水平開拓,3個工業場地共布置的7條井筒均為斜井。分別為主工業場地的1號、3號、4號、5號、6號井筒,南一風井場地的南一回風井,北二風井場地的北二回風井。1號斜井鋪設有帶式輸送機,承擔原煤提升、人員運送和進風任務,兼礦井安全出口;3號井筒鋪設有帶式輸送機,承擔排矸和進風任務,兼礦井安全出口;4號和5號斜井均為專用進風井,兼礦井安全出口;6號斜井鋪設軌道,運行礦車,承擔礦井輔助提升和進風任務,兼礦井安全出口;南一回風井和北二回風井均為專用回風井,兼礦井安全出口。礦井共劃分2個生產水平,分別為+280m和+140m,目前開采水平為+280m水平。+280m水平劃分為6個采區,分別為位于井田西南部的南二采區、中西部的北四采區、西北部的北三采區、東南部的南一采區、中東部的北一采區和西北部的北二采區。北一采區已回采完畢,礦井現在南一和北二采區布置采掘工作面,其他采區未準備。該礦采用分區式通風方式,抽出式通風方法,即1號斜井、3號斜井、4號斜井、5號斜井、6號斜井進風,南一回風斜井、北二回風斜井回風。井下主運輸采用帶式輸送機運輸,輔助運輸(材料和設備等)采用蓄電池機車、柴油單軌吊機車、無極繩絞車、調度絞車等進行運輸,人員乘坐1號斜井皮帶入井后通過蓄電池機車牽引人車、架空乘人裝置運輸。礦井現開采的3號煤層采用傾斜長壁采煤方法,綜采放頂煤采煤工藝,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井下現布置1個綜放工作面、6個掘進工作面,達到礦井核定生產能力。 該礦為煤與瓦斯突出礦井,3號煤層為Ⅲ類不易自燃煤層,煤塵具有爆炸危險性,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為復雜,無地熱危害和沖擊地壓現象。 |
||
項目組長 |
吳浩 |
技術負責人 |
陳迎輝 |
過程控制負責人 |
劉楠 |
報告審核人 |
劉曉龍 |
評價報告編制人 |
吳浩、王啟宇、譚拓、姚興利、杜欣宇、王養倉 |
||
現場評價時間 |
2025年2月18日~20日 |
||
參與評價工作的安全評價師 |
吳浩、王啟宇、杜欣宇、王養倉 |
||
參與評價工作的注冊安全工程師 |
吳浩、王啟宇、王養倉 |
||
參與評價工作的技術專家 |
田水豹 |
||
現場工作人員 |
吳浩、譚拓、姚興利、田水豹、王啟宇 |
||
現場工作任務 |
1、收集評價項目所需的相關資料 2、對評價項目進行地面和井下各個生產系統現場檢查及安全設施勘驗和數據采集 3、對礦井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提出安全對策措施與整改建議 4、得出評價結論 |
||
提交報告時間 |
2025年4月 |
||
備注 |
|